close
「我有500個粉絲…。你能給我什麼?」

往返兩岸的朋友轉述在上海咖啡館裡無意聽到的對話片段。說這話的是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女生,看來正和咖啡廳老闆洽談某種合作的可能。朋友不是竊聽狂,沒注意他們最後談成了沒,不過粉絲500枚也能講得像是擁有千萬粉絲的范冰冰,女孩的膽量架式著實讓人驚嘆。

科技網路輾平國界後的人才市場,競爭者來自四面八方。我一邊聽著朋友繼續描述他遇見的對岸年輕人如何積極活躍、甚至有些過度精明功利;一邊想像著相對浪漫天真的台灣年輕人潛在卻真實的競爭對手,很可能就是窩在上海咖啡館裡想用500個粉絲打動對方、推銷自己的超猛女孩,思緒不覺愈飄愈遠。

不單單是努不努力、上不上進、有沒有企圖心的問題。我們這些年聽了不少來自企業家和教育界憂心忡忡的聲音,論及兩岸青年在學習態度、進取精神上都存在巨大落差。這些說法或許都對,但只對了一半。因為此刻經濟騰飛的中國,恰似七、八O年代台灣美好的經濟奇蹟,那時只要勤奮肯上進,水漲船高效應就像馬雲口中只要站到風口連豬都能飛的比喻,一般人多半都能過上還不錯的幸福日子。然而,現在台灣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的處境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口中經濟平庸時代的來臨;經濟低水位少了浮力相助,人力市場又多了機器競爭,想要在這波浪潮中不落水不滅頂,還能翻滾於浪頭上,光是努力進取,只怕早已不足。在經濟平庸的環境裡讓自己不顯平庸不被淘汰,才是另外一半的答案。

回到上海女孩身上。500個粉絲或許不算什麼,但如果沒有復旦學歷,欠缺漂亮履歷,至少她清楚自己��有紮紮實實500個死忠粉絲。這些鐵粉可能時髦愛嚐鮮、血拼不手軟,更或者剛好是手沖咖啡、烘焙糕點之類的社團同好,在注重網路行銷、社群互動的新消費市場上,很可能就是她僅有且絕佳的自我行銷利器、某種微創業的小起點。

更好的例子,透過瞭解自己、發揮特色、擴大優勢的,是日前我訪問的一位二十出頭台灣年輕設計師鄧培志。

有著德國紅點大賽史上最年輕得主頭銜和國內多個獎項肯定的鄧培志,幾年前還只是可能連500個粉絲都沒有的普通高工學生。他的課業成績幾乎科科死當;讀圖文傳播科卻是分不清紅綠顏色的色弱生;想保送國立大學儉省學費,硬是死背72個色碼卡、草圖畫到差點弄斷腕韌帶,比賽還是功虧一簣…。我問他,為什麼遭遇這麼多挫折失敗還可以堅持?他笑著說「因為沒有退路」;再問他,自認為什麼能夠成功?他坦率到有點過分直白地回答,(除了喜歡電影、熱愛想像)「因為我很會瞎扯淡,而且我很敢拼。」

知道自己很會「瞎扯淡」,鄧培志參賽失敗後硬著頭皮參加獨立招生,靠著獨特想法和生動表達,幸運考進北科大創意設計系。因為敢拼不怕失敗,他大學期間靠的是四處征戰比賽來不斷「鍛鍊自己」;口袋裡只有單程機票的錢敢飛到上海參加阿里巴巴面試,也為「考驗自己、證明實力」。鄧培志始終記得爸爸的話,「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有門檻的,不重要的事,低空飛過就好,重要的事才需要拚命。」而他,正好很會拼命,一路拼上設計舞台。

近來,有不少嘗試描繪網路科技如何顛覆舊時代、形塑新世界的趨勢概念,包括告別規模經濟、擁抱小眾經濟,再見平庸世代、突顯差異特色,沒有唯一、哪來第一…。在這些碎片逐漸兜攏形成的拼圖裡,人們該如何因應時代的改變與召喚,也更加清晰。如果看過80年代最具啟蒙與控訴性的Pink Floyd "The Wall" 經典MV,你會知道,跳脫工廠生產線般大量複製的輸送帶、逃離被制式教育和平庸價值綑綁的命運、丟掉戴在臉上象徵安全感也抹去差異化的面具,大膽看清自己、活出自己,將是對這波劇變浪潮最好且必要的回應。

上海女生有500個粉絲。鄧培志是個能說善道的拼命三郎。不只站在人生起點的年輕人,爬到職場半坡或極可能延後退休的你我,或許都該再一次問自己、找答案,有什麼?是什麼?


文章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我有500個粉絲-你呢--080038513.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