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央廣主筆群)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3月23日過世,消息傳出之後,全世界都感到哀傷。對新加坡來說,這是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巨大傷痛,對關心國際政治的各國民眾、學者、專家和官員來說,這也是一種重大的損失。難怪各國領袖、國際媒體紛紛發表唁電、專文和悼詞,追憶這位艱苦卓絕、膽識過人、見解不凡的政治人物。

新加坡和中華民國雖然沒有邦交,但由於文化、血緣和歷史的關係,兩國互動一向密切。在新加坡建國之初,臺灣政府就曾大力提供各種協助,對於新加坡的國防和安全做過共同的努力,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故總統蔣經國和李光耀先生兩人還建立了個人情誼,保持密切的接觸和聯繫,而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也都存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大家對於李光耀先生的辭世同樣感到不捨與難過。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李光耀就是新加坡的代表,有人甚至將李光耀稱為新加坡的國父。新加坡雖然只是一個城市國家,但李光耀卻是一位舉世敬重的政治巨人,他不但成功的把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的現代化國家,還能在東南亞國協(ASEAN)扮演非比尋常的重要角色,憑他個人對於國際事務的真知灼見,許多國家在重要的國際或區域事務上,往往要聽聽李資政的精闢見解,尋求解決方案。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再加上地緣因素的考量,新加坡對於宗教、語言、族群問題一向相當敏感,英文成為各族通用語言確實是個明智的選擇,也讓新加坡更能和世界接軌。成功的「組屋政策」滿足了人民的居住需求,開放的人口政策平衡了族群失調的隱憂;而政府的精英主義,能力至上政策又引來了充沛而且優秀的人才。這些都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原因,李光耀先生應當為此感到驕傲。

與海峽兩岸不同的是,李光耀資政一向主張高薪養廉,用極高、甚至不成比例的高薪和民間社會競爭人才,要把最有能力的人引為政府所用,並且絕對禁止貪污。同時,李資政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把起源於中國、興盛於英國殖民政府的文官制度進一步發揚光大。他成功的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個廉能、法治的政府,常常成為臺海兩岸當局想要嘗試學習、效法的典範。

當然,李光耀資政所堅持的精英主義和「控制型民主」也惹來不少批評,高薪進用人才的作法讓有些官員只是出於現實經濟利益的動機進入政府服務,缺乏犧牲奉獻的精神,而西方某些學者甚至不認為新加坡式的民主可以稱之為民主。但李資政從來不改變他一貫的堅持,持續在良善治理、政策透明、依法行政、社會公平、廉能政治、經濟發展上不斷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今天的新加坡,李先生功不可沒。

在兩岸關係方面,由於同樣身為華人的一分子,李資政對於兩岸問題也投注了不少心力。後來雖然因為其他原因,李資政不再積極介入兩岸事務,但1993年兩岸當局的白手套,海基會和海協會負責人辜振甫和汪道涵先生的第一次會談,就是在新加坡舉行。這是兩岸分隔幾十年之後第一次準官方接觸和會談,新加坡政府曾經提供了各種協助與方便,臺灣各界到現在都還是感懷在心。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李光耀資政已經逐漸淡出實際政務,如今哲人遠去,世界上確實是少了一位能言、敢言,不但視野不凡,而且還擁有行動力的國際級政治領袖。新加坡的歷史即將進入新的一頁,但我們相信,在李光耀資政打下的堅實基礎上,李顯龍總理應該有能力和膽識把新加坡帶進另一回合的發展。在此,我們對李光耀前總理的去世表達深切的哀悼之意,同時也祝福新加坡國運昌隆。(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