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譯:任亮欣

商業和貧窮過去一直被區隔開來,普遍認為若將兩者放在一塊,只會讓任一方的情況變得更糟。因此一直到1990年代末,都僅有援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NGO)在試圖消弭貧窮,企業的投入僅限於捐款。

儘管如此,現今大企業代表卻頻頻發表出乎意料的聲明,像是可口可樂的東非與中非地區公共事務總監Norah Odwesso說:「我們有追求商業的野心,但同時也希望能為所經營的經濟體系帶來正面的改變。」百事可樂執行長Indra Nooyi也說,他渴望探索在經濟上可行且對發展有益的創新商業模式。

自從CK Prahalad及Stuart Hart在2002年於《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文中提出,年收入少於1,500美元的四十億人口代表著5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不僅是企業巨幅成長的機會,且企業更能在推出產品的同時減緩貧困問題之後,「利潤」這個詞就逐漸不再為人所詬病。

以社會創新顧問公司Hystra和石油公司Total的合作為例,他們協力解決非洲的能源取得問題,選擇以乾淨且高效率的太陽能燈具,替代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的傳統煤油燈。Hystra創辦人Olivier Kayser和他的團隊發現,即使傳統煤油燈昂貴又危險,但只是因為修復簡單,當地家庭就不願意購買陌生的新產品。

Total的品牌和經銷網路正好是解決這些問題最理想的媒介,運用擁有5,000個加油站的網絡之便,提供若有瑕疵問題可至加油站退貨的保證,使Total成為該地區最大的太陽能燈具經銷商。Kayser認為這是任何援助組織都難以達到的成效。
民眾排隊買價格高又危險的煤油燈民眾排隊買價格高又危險的煤油燈
文章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想要企業加入改善世界的行列-就不能違反他們的商業原則-091753872.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