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賣法與談法)
談談張顯耀。「應該」算朋友。
朋友成了「賣國」嫌疑人,我不想那樣駡,也不想那樣挺。這件事,也不會多複雜。因為,以前的共諜案,也不會多複雜。現在的「複雜」,只是因為我們都不知道真相。
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幾件事。
一,政務官去留,不必理由。你如果是政務官,起碼要有這個認識。有安排後路,那是黨國文化。不是制度精神。政務官最大的回報就是「政務官」三個字。國之重臣,國家的重用。能來就是肯定,但不必把去職當末日。兩袖只帶風。下台的身影漂亮,才是功力。
希望以後引「張顯耀們」,不至再如此張顯耀。
二,張顯耀說自己只是個棋子。是,也不是。誰不是棋子?都是。但張顯耀絶不是過不了河的象,也不是只能向前的兵卒。他被重用。非常重。他不是將帥,但絶對是車馬包。
陸委會重要且敏感。民進黨執政8年,陸委會的人事、思維高度綠化,這對要重新調整兩岸座標的馬英九,極無安全感。先派「出於綠,知於綠」的賴幸媛過渡,再派張顯耀特否「監軍」,這合理,甚至高明。但最後派上王郁琦,今天來看,就是敗筆。
三,張顯耀是特任官。特任副主委。誰特任?總統特任。「特任」的意思,接近「欽差」。這兩年,總統確實委以重任。媒體稱張顯耀可能洩露了若干「密」、「機密」等級的公文,這是令人不解的。因為「國家機密」的法制分等只有「機密」、「極機密」、「絶對機密」。所謂「密」只是公家機關「無事不密」的慣性用法。不是法律。再者,張顯耀應該知道不少「極機密」、「絶對機密」,如果是共諜,只洩小密,守大密,太怪了。陸委會的指控實在粗糙。
四、我是「賣國賊嫌疑人」的朋友,但我也不想為朋友背自己扛不起的書。10多年前,我就有熟識的公務員朋友,講了我認為「沒什麼」的話,結果,也被控洩露航權談判底線,丟官、拔職、坐牢,半生如夢。所以我總是鼓勵身在公門的朋友,面對手上的權力,要謙卑。
五、我對朋友成了「賣國賊」很意外,但對於「賣國賊嫌疑人」完全沒有「賣國賊應有的格調」更意外。「賣國賊」是有「規矩」的。沒有幾個人知道真相,除了張顯耀,現在最確定真相的只有北京,北京最清楚張顯耀是不是被吸收的共諜。張顯耀說他沒有,他不是。他委屈。但是,對於像陸委會這種準情治機關,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賣國賊嫌疑犯」的候選人,如果一被疑,就開始大政治操作,那真是失格。
坐這種位子,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要「受的了委屈」。就像電影裡的經典台詞:如果任務失敗,我們將否認和你的關係。good luck!
張顯耀如果委屈,他顯然受不了委屈。我不會說這是張顯耀的錯,但誰找個「勇於任事,難忍委屈」的人做如此敏感的位子,本身就是個錯誤。說馬英九「不會用人」,這真是個好例子。
六、因為兩岸形勢改變,這些��,台灣幾乎年年有共諜案,「共諜」進入量產階段。但從沒有一個「賣國賊」像張顯耀這樣出來嚷嚷。
這不是白色恐怖。看張顯耀的「逆襲」就知道。這個政府的危機之一就是恐怖不起來。
七、除了張顯耀,只有北京最清楚誰是共諜。張顯耀如果是,那對兩岸關係沒有太大影響。如果不是,那北京會如何理解馬政府這種「橫柴入灶」的惡質操作?對兩岸政治關係的衝擊就大到可怕了。
「馬習會」破局了?未必。「馬習會」是北京向國際宣揚國家新思維的絶佳機會。
八、王金平關說案,有事實,大家駡馬政府粗暴。張顯耀洩密案,沒事實,大家駡馬政府粗暴。到底是馬政府的「慣性粗暴」?還是媒體批評的「慣性粗糙」?
九、這件事,証據主義。陸委會、調查局都一樣,如果証明不了張顯耀的「外患罪」,那就準備為自己引發的內亂下台謝罪吧。
失控的張顯耀。失控的馬政府。失控的媒體。其他的,沒這麼複雜,也沒這麼重要。
本文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被懷疑賣國怎麼辦?-120913974.htmlLVLV官方網LV皮夾LV包包LV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