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李登輝今天出席李登輝基金會所主辦的青獅營活動,他表示,國家要有希望,執政者就應該多替年輕人思考,多聽年輕人的意見,因為,年輕人的未來就等同於國家的未來。同樣的,年輕人遭遇的困境就是國家社會的危機;台灣這幾年,政府施政無能,貧富差距持續拉大高達九十九倍,財富所得分配兩極化,少數財團財大氣粗,而勞工卻普遍低薪化,收入永遠追不到高漲的房價與物價,相對剝奪感不免提高。這樣的憤怒在去年318學運、九合一大選爆發出來,讓社會看見年輕人用行動表達對執政者最直接的抗議。

 

李登輝說,處在這樣的困境中,他要勉勵年輕人要以正面態度去面對,鍛鍊自己,克服障礙,發揮力量,讓自己足以承擔責任,創造屬於你們自己的新時代。

 

李登輝說,中國法統的「託古改制」,已經不為近代民主化潮流所接受,對台灣尤其需要重新檢討。因此他提出「脫古改新」新思維,作為改革的方向。「脫古改新」目的在切斷「託古改制」餘毒的亞洲價值,擺脫「一個中國」、「中國法統」約束,開拓台灣成為具有主體性的民主國家。

 

他認為,台灣要「脫古改新」,必須分別處理台灣本身的問題,以及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

 

他提到,在一九八八年接任總統時國家的大略背景是:台灣是「中國法統」的根據地,國民黨政權是以威權方式進行統治。這樣的背景,內中包含了繼承與創新的混亂、保守與開放的對立、台灣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實體的矛盾,民主體制與威權體制的選擇等嚴重問題。特別是要求民主改革的民意聲音非常之大。綜觀這些問題包括的範圍非常廣泛,其實主要問題在於使用一部不適合台灣現況的「中華民國憲法」。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由修憲做起。

 

他兼任國民黨主席時,國民黨黨藉國大代表在國民大會中佔有絕對多數,所以國民黨是一部具有絕對優勢的政治改革機器。但問題是出在國民黨內部的保守勢力。保守勢力緊抱着老憲法不放,不肯放棄「法統」地位,不肯順應民主改革的聲音,只想維持政權。但是時代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最後保守勢力還是被民主潮流打敗。

 

雖然他經歷無數困難,但是終能在全體國人的支持下,以及在維持經濟成長、社會安定的過程中,完成不流血的「寧靜革命」,也就是六次修憲工作。達成主要修憲目標包括: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中央民意代表全部由台灣人民選舉、台灣人民直接選舉總統等;由於改革工作的先後完成,不但打開民主大門,同時已將「中華民國」推向「中華民國在台灣」,再推進到「台灣中華民國」新位置。這個時候,長期追求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政權業已成型。換言之,台灣已經朝向擺脫「一個中國」,以及終止「中國法統」的道路向前邁進,打破「亞洲價值」的神話。

 

在台灣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領土包括中國領土,不符合事實;中國主張「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也不能同意。同時這種主張領土交叉持有的現象,是非常危險的。為了解決此一歷史問題,消除對立因素,開創和平安定的兩岸關係,他在一九九一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停止國共內戰。互相承認對方為政治實體,台灣有效統轄台、彭、金、馬地區,中國有效統治大陸地區。到了一九九九年,在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時,更明白宣示台灣與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明確劃分界線。

 

李登輝說,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的麻煩都是來自中國。台灣與中國關係能夠得到釐清,台灣就可以長治久安了。

 

李登輝表示,台灣要建立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國家,文化建設很重要。因此,他在政治改革的同時,提出了教育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心靈改革,減少一個中國的文化色彩,由多面向建立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文化,從而堅固台灣國家根基,當時他稱之為建立「新中原文化」。

 

台灣民主改革的完成、新文化的建立,以及與中國關係的釐清,就是由「託古改制」轉移到「脫古改新」的過程,達成否定亞洲價值目標,建立「新時代台灣人」的新概念;也就是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的實現。

 

對於台灣「脫古改新」歷史大業的完成,實現了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工程,使台灣得以改頭換面,進入民主社會的新紀元,令人欣慰。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角色是什麼?他的思維根據在那裡?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覺得有說明清楚的必要。

 

李登輝表示,在青年時代,不斷尋索兩個問題,一是死亡,一是自我。事實上,這兩個問題的關係是辯證的。所謂的死亡,並非僅指肉體上的死亡,而是包括觀念上的自我否定。

 

他表示,死亡是指生命的死,這是自然的過程,是在生命的限度中完成自我實現,這是在世界中追求自我定位。死亡的另一層意義是自我的死亡,這是超自然的,揚棄自我昇華到更高的存在層次。如此,便是新造的人。

 

李登輝說,海德格在研究尼采的鉅著中指出:「尼采並不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自我保存(生存競爭),而是在超出自身的提高中見出了生命的本質。因此,作為生命的條件,價值就必須被思考為那種東西,它承擔、促進和激發生命的提高」。

 

所謂的「超人」,就是要這樣地超越自己。尼采所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中這樣說:「現在最多慮的人總問:『人如何可以自存呢?』然而,查拉圖斯特拉卻是第一個,且是唯一一個在問:『人如何可以超越?』的人。」

 

過去,由於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生命的首要是自我保存。海德格解釋說,這是誤解了作為生命之提高的生命之本質。由於這兩種價值的錯置,所以我們要以新的價值,重估一切價值。

 

在這種哲學翻轉之下,「生命把它自己的更高可能性拋到自身前面」,這就成為人們追求「不是我的我」的目標與驅力。若放棄這條路徑,執著自然的我,僅知自我生存,等於在自己「自然的死亡」之前,宣判自己「存在的死亡」。從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角度而言,這是向沉淪慣性投降的「墮落」。

 

李登輝表示,他在生命途程中,一向目標意識明確,且始終朝目標前進。經歷各種不同人生體驗,他終於悟得了「不是我的我」的人生正確意涵,也是新時代台灣人的真實意義。其實,這個意涵,也正是到今天,他辯証成長的生命完整寫照。

 

李強調,這是他從政歷程,以及人生體悟的一點心得,希望年輕人持續不斷地充實自己,時時保有一顆謙卑學習、不自滿的心,常常提醒自己,要用最虛心的態度,來學習新的知識與觀念,更要關注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情勢的演變,讓自己的視野寬廣,如此才能面對未來的一切挑戰,並不斷的超越,讓自己真正的成長、茁壯。

 

他認為,一個國家改革要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年輕人,一定要志氣高昂地展開行動,可以從日本幕末時代來觀察,日本青年滿懷熱情,創造了新日本的例子得到啟示。他希望在場年輕人懷抱理想與熱情,秉持為國家承擔時代責任的勇氣與使命感,為台灣挺身而出,用熱情去感染全國人民,喚起大家一起為打造台灣美麗國家願景而開始行動。

 


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083103041.htmlLV LV包包 LV皮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