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央廣主筆群)
 
最近日圓重新啓動一波匯率貶值攻勢,5月28日,日圓兌美元盤中跌破124大關,改寫2002年12月6日以來最低價;同時,1元新臺幣可兌換4日圓。持平而論,匯率是把雙面刃。日圓貶值會不會再次造成貨幣競貶,引爆貨幣戰爭呢?如果這樣,對臺灣經濟有什麼衝擊?又應該如何因應呢?
 
歐、美、日等國近年來競相採取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來刺激經濟成長或紓解債務危機。進一步來說,就是歐洲、美國、日本中央銀行在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的基礎下,透過購買國債和中長期債券等手段,挹注資金到銀行體系,進而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的經濟干預政策。
 
例如,美國在次貸風暴之後,分別在2008到2013年之間實施4次量化寬鬆政策,直到去年10月底才退場。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接任之後,也在2012年推出長期再融通操作(LTRO)和直接貨幣交易(OMT)操作,讓銀根注滿整個銀行體系,誘導銀行購買財務困難國家的公債,有效緩解歐債風暴。
 
但是,由於歐元區經濟成長趨緩,又陷入通貨緊縮和高失業率的困境;為了刺激經濟景氣,歐洲央行從今年3月起實施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的量化寬鬆政策,但也讓歐元陷入貶值危機。
 
日本是量化寬鬆政策的始作俑者,安倍晉三第二度出任首相之後,更採取前所未有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引導日圓持續貶值,以提振出口競爭力和物價水準,進而帶動日本經濟復甦。
 
坦白說,QE是一種以鄰為壑的政策,面對日圓的加速貶值,許多國家不約而同的指責日本「匯率政治化」,蓄意挑起「貨幣競貶」大戰。就國際貿易的角度觀察,一個經濟體和日本的出口貿易如果是處於競爭位置,則必然參與競貶,以維繫本身的出口競爭力;如果是和日本互補,就不需要隨日圓起舞。
 
亞洲當中的臺灣和南韓為什麼要參與日圓競貶呢?這其實是有道理可以探討的。根據元大寶華的研究資料顯示,日本和韓國之間的出口相似性高達62.76%,但互補性只有39.97%。臺灣和日本之間的出口相似性約達51.99%,但互補性則有48.39%。所以,日圓貶值對韓國經濟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臺灣。但韓國又是臺灣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有將近七到八成的商品重疊,一旦韓元貶值,臺幣勢必要跟隨,才能降低對出口產業的衝擊。
 
舉例來說,2013年的第一波日圓貶值並沒有造成區域性競貶。如韓國、臺灣、新加坡和歐盟為維持出口競爭力而隨日圓貶值,但貶值幅度不一;中國大陸、泰國、馬來西亞的貨幣卻反而呈現升值的態勢。有評論指出,這一波的日圓貶值戲碼如果持續上演,未來釀成全球性貨幣戰爭的機率應該不高;但依賴出口較深的東亞國家則難免會出現區域性競貶現象,其他國家貨幣是否跟貶則依據這個經濟體和日本的貿易比重而定。
 
對臺、日經貿而言,日圓貶值有助於縮減臺灣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甚至有利於臺灣企業對日本直接投資或是技術引進與購買。但另一方面,日圓重挫會衝擊日商來臺投資意願,而且日本廠商海外投資的布局可能縮小規模,這對跟日商合作的臺灣業者恐怕不是好事。再來是,日本旅客來臺意願也會減低。如果日圓大貶帶動歐元跟進,一旦歐元貶值幅度大過新臺幣,部分出口業者可能因此產生匯兌損失。
 
那麼,臺灣要如何因應這一波匯率大戰呢?以臺日之間的貿易結構觀察,日圓貶值對臺灣的影響不至於太大,央行除了積極對抗國際熱錢流入之外,應該嚴密注意日圓、人民幣、韓元、歐元和美元的變動,以穩定匯率及物價為優先考量,適時調控臺幣匯率;持續鼓勵企業創新研發,並且做好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維持產業的競爭力,以因應匯率波動。(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本文引用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日圓重挫-央行應嚴密監控國際匯市變動-035910605.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