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子及平面媒體不約而同評論「語言癌」,意指時下年輕人出現贅字使用太多的現象,例如:「有關本公司消費者優惠的部份,我來為您進行一個介紹的動作……」

把「有關」、「的部份」、「進行」、「的動作」等詞拿掉,意義完全沒變,如果改成「為您介紹本公司的優惠」,則更加簡潔,其中的贅字就是「語言癌細胞」。

檢討語言癌,我覺得應該分成兩部份來看:書寫和口語,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雖說「我手寫我口」,但文字書寫不管是過去拿筆寫在稿紙上或現在的電腦打字,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本來就該精簡修辭,特別是電腦書寫,修改和儲存都比過去方便,「割愛」是必要的程序,否則對讀者而言,簡直是精神虐待!

精簡不難,只要在文章寫完後發表前,再次端詳,試著把其中部份字句刪除,如果意思沒變,那就刪吧!能省則省。

有關於作者書寫文章必須簡潔的原則,希望讀者能針對這個部份進行一個理解的動作,並踴躍提供相關難得的寶貴意見,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良性互動的一種模式。

看完上述寫法,讀者的大腦應該不太舒服,這顯示文章精簡的重要性。

但口語則是另外一回事。口語有時間壓力,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多使用一些贅字,減少出錯機會,情有可原。

在討論口語贅字之前,我想先談一下「語言進化論」的邏輯。進化論講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物種之所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它夠強,一個語詞或語法因為適合大多數人使用,才流傳並且存活,想用政治或其他力量限制它,很難。

政府強制把「米粉」改成「炊粉」,有用嗎?有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對於時下年輕人用英文直譯的「粉絲」和「麻豆」來描述追星族和模特兒非常不以為然,但這兩個詞終究還是通用了。

這就是語言的進化論,只要能流傳並且存活,它就是強者,沒什麼道理。

最近出現「的部份」和「的動作」等語詞,聽起來不太順耳,但我認為它們的出現是有原因的:現代社會大家壓力大,在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情況下,一般人口語上多講幾個字,可以爭取0.0幾秒的時間讓大腦思考,以減少出錯的機會,當這種需求增加時,贅字語法就流傳並且存活了。

電視新聞檢討語言癌,其實電視台記者SNG現場連線報導時,也常常出現贅字,例如「一整個」、「可以說是」、「在這種情形之下」…..等,都是。

「……在這種情形之下,群眾憤怒的情緒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沸騰,把立法院的門口一整個包圍得水泄不通…….」。

這句話的意思是「憤怒群眾情緒沸騰,把立法院門口包圍得水泄不通」,沒有很複雜,但電視台SNG記者卻講得落落長,為什麼?因為記者不是神,現場直播壓力大,怕講錯,只好在語詞中多加一些贅字,為大腦爭取思考的時間,無可厚非。

使用口語贅字的大咖首推急智歌王張帝,他長相不優,能在演藝界爭得一席之地,全靠那顆大腦。他善於接受觀眾現場提問,然後以「蝸牛與黃鸝鳥」等曲調當場回答,逗得觀眾樂不可支。仔細分析張帝的即席表演,發現他的第一段常常是:

「親愛的朋友你問張帝,你問張帝一個好問題,張帝現在來回答你…,請你們大家來聽仔細!」
有押韻,聽起來舒服,但他回答了什麼?沒有,全是廢話。關鍵在於,當他唱這一段廢話的同時,已經在思考接下去要唱什麼,也因此才會有之後的妙答。

急智歌王、受過訓練的電視台記者尚且需要在發言時為大腦爭取思考的時間,一般人口語上多加幾個贅字,也就無須深究。況且聽者對於口語的理解能力遠遠落後於讀者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講話時多一些贅字,不但可以為講者爭取大腦思考的時間,同時也為聽者的大腦創造喘息的空間,沒什麼不對。

語言活在一種嚴酷的物競天擇環境裡,當大多數人覺得一個語詞或語法方便使用的時候,它就會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存活下來;當大多數人覺得一個語詞或語法不方便使用的時候,它自然就會被淘汰,不必太緊張。


文章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語言癌-073810205.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