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年前的三月十八日晚間大約九點左右,一群權力者眼中的「暴民」攻陷了警方封鎖線、佔領了國會議場,而後引發聞聲而來的市民翻牆席地包圍立法院,長達二十多天。從「三一八學運」到「太陽花運動」,抗爭主體的質變,從而也撥動了歷史的時鐘,台灣開始發生了各種不同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只在國內,也外溢到了國際區域。在現有基礎上,台灣的下一步是什麼?顯然憑藉想望已經不夠,那麼什麼才是足夠的?

現有基礎是大家前所未有的經驗。陳水扁末年也爆發過群眾運動而致政權搖搖欲墜,但原則上民進黨政府八年都是「少數政府」,體質原本就脆弱,執政基盤也從來沒穩過;馬英九政府則不然,它是行政立法一手包辦的完全執政,但是還有整整超過一年多的任期,現在大家卻眼看著這儼然已經跨越兩岸的金權帝國就將樹倒樓塌,改朝換代不遠,此種普遍的社會預期心理,應該是過往記憶中所絕無僅有。

如此龐大鞏固的政商防線居然可以被沖刷潰堤,真是上善若水、民氣可畏,不得不為一年前的所有鼓動者與參與者擊節鼓掌。「三一八」這一天對台灣民主深化的革命性意義,基本上也已完成定性定調,並廣為社會所共識。然而理想的種子在這塊土地上總是這麼躍動不靜,在即將屆滿一週年的前夕,不少熱中思考與行動的人群似乎並未有太多喜悅的延續,不僅對現實現狀改善的速度開始惴惴不安,對未來即使政黨輪替新局到來同樣充滿不踏實感。說白了,就是當下觸發感動與期待的fu(感覺)不大,這是相當詭異的冷現象,究竟原因何在?

如果說九合一選舉是三一八落實在政治上的某種轉化與展示,國民黨是被懲罰了,若干政黨與個人也成功收割了,那麼大家的高興卻只有不到三個月即無以為繼,這當然是一���非常嚴肅的問題。這表示藉由公民運動擴大版圖、取得公職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他們並未或尚未提供足夠的反饋,讓公民社會在理想性上有所滿足,甚至由於運動者本有的高標準慣性,即使明知某種政治形勢可能已被驅動,但他們並不確認檯面上這些人物的表現,足堪為他們可以信賴的代表。換言之,即使推倒了國民黨,民進黨能創造什麼樣的明天?目前仍是未定之數。

明天會不會更好?這是進步社會必然要不斷反省的問題。在客觀環境上,這些年台灣在內部與外部條件的陷落速度驚人,論責任,兩黨都有份,明年產生的新總統與新國會承繼的已經注定是百廢待舉,在斷垣殘壁中收拾,要的是「進度」不是「態度」。進度仰賴的,不是譁眾取寵的秀力、到處握手拜票的人力,而是幹成實事的能力與決斷。

這個時候,能給大眾信賴感的關鍵,已經不是低層次的不犯錯,或是將來大家再一起來討論的取巧,而是面對任何棘手問題,我的政策是什麼?達成的策略又是什麼?顯然,現在沒有一位政治人物或政黨講得清楚這兩個基本問題,更遑論在政府或國會再進一步去做出什麼。當政治淪為大風吹的少數搶位遊戲時,難怪在三一八週年回首前望,激情沉澱後未能啟動為明顯的進度,包括各種進步立法原地踏步無人聞問,諸多政策未曾稍改依舊孤行,執政黨四分五裂,反對黨坐等登基,社會上的失落感因而上升。

不過,高潮與低潮一向是辯證關係,不滿是累積改革的最有效動力,沒有永遠的稻尾可以等待,當政黨無法扮演議題創造者,主導的工作自然就會由社會其他力量來承擔,這就比如沙漏,若上面漏光了,就到了該翻轉的時刻,任何人都一樣。台灣的下一步是什麼?口說無憑,束手無策,只有行動,一個有進度的行動。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三一八週年的回首與前望-050006774.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