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月二十三日天光乍現、山風徐吹,我正在偏遠深山準備載偏鄉被政府一貫放棄的孩子們去考上的高工、高職去報到。


二十二日下午到達偏鄉時,我的淚水就奪框而出。

我看到二十來個來自偏鄉的十五歲少男、少女,擰著小布包,已經搭了近一小時的山路顛簸公車,他們還要再等一天沒幾班的小火車或簡陋公車,到台中轉車,奔赴苗栗、雲林、嘉義……也都是偏鄉的學校報到。

路途太遠了,所以他們連夜出發!

父母外公外婆忙於農作,所以這些孩子自己一個人遠行。

而在二十三日我要幫忙載去的孩子,他要報到的地方,我開車直奔要兩小時的山路,如果換車再換車,加上等車的時間,四個半小時,早就過了規定的報到時間。

弱勢孩子他們的會考成績單上,沒有「A」,多數是「C」,但他們總算知道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被國家所拋棄的孩子,因此在志願序填寫時很務實,有學校就趕快填,賭「志願序」積分,多數都還因此讀到「前三志願」。

這些「前三志願」當然不是那些都市菁英中的志願,但「感謝」那些搞不清楚自己位置,所謂「填錯志願」的菁英,這些偏鄉孩子分發的學校,竟都比他們淒慘成績好一點。

可是,這些「志願」讀了真的有用嗎?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還是有點茫然。

這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李家同,想起他三十年前教給我最重要的一堂課。

「台灣大學電機系讀了也未必有用!」這話,是在三十年前,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的高材生李家同,一再告誡我們的道理。

三十年前剛考進清大時,當時的工學院院長李家同就是學長傳頌的一個傳奇人物,台灣大學電機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據說還是李鴻章家族的後代,家世顯赫,學長們更傳說他在美國時因為研究成果太傑出,前蘇聯的格別烏(KGB)還會偷他的講義,拿到蘇聯當成蘇聯大學生的教科書

那一天,李家同談起他自己的學習歷程,李家同說他在讀台大電機時,學的是「真空管」,他卯足勁學習,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天,雄心壯志以為可以大展所長。

沒想到在美國讀碩士,「真空管」早就是歷史名詞,於是李家同又卯足勁研就當時最新的「IC」,拿到了博士學位才又發現「IC」也過時了……

李家同問我們:「科技一日千里,學校學的都是已經成熟的學問,都是『過去式』,社會要的是前瞻的發展,要的是『未來式』,光在學校學的東西,你們以為真的會有用嗎?」

真的沒用耶,該怎麼辦呢?

看著我們狐疑不解,李家同才告訴我們說:「其實,真正要學的不是那些內容,而是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這四項越紮實,一輩子都有能力立刻學習,就不必怕學到的內容已經沒有用了。」

「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獻給剛經過「十二年國教」磨練的少年朋友們。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085836718.html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怡孜腎通懈尤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